
【建研信息】江蘇省13個設區市將推廣智慧工地建設
2019-01-16|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管理員|瀏覽:3507工人“刷臉”進出工地,工地噪聲揚塵超標、夜間違規施工、渣土車違規運營將被一個“智慧大腦”進行24小時全面監控,所有不合規范的操作都將被實時“抓現行”,發出預警督促整改……10日,記者從江蘇省住建廳召開的數字工地智慧安監課題成果鑒定會獲悉,這樣更安全、更高效的智慧工地將在我省大力推廣。
江蘇省13個設區市將推廣智慧工地建設
走進南京國際博覽中心三期項目的施工現場,工地門禁采用人臉識別技術,一側的液晶屏上實時顯示在場工人數等信息。整個工地設有自動噴淋系統,一旦揚塵超標發出警報,就進行自動降塵處理。工地車輛進出口有自動沖洗臺,渣土車進出都要“洗個澡”……這樣的智慧工地,江蘇省去年已在南京24個在建工程展開試點。
為加快工程建造方式轉型升級,2018年,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成立課題組對數字建造與安全監督管理的結合與應用展開研究,開展數字工地智慧安監試點建設,研究成果在評審鑒定會上獲得順利通過。
該課題負責人介紹,作為智慧工地建設的切入點,智慧安監主要針對項目安全隱患自查、人員安全動態管理、揚塵監控自動降塵、高處作業防護預警和危大工程預警管理五大模塊開展研究,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范現場作業人員安全行為,完善綠色施工環境保護措施,降低高處墜落事故發生風險,進一步控制較大等級事故發生概率。同時還在“人、機、料、法、環”技術框架下,完成了對現場安全管理色譜分區、現場人員智能化管理、危大工程監測及預警技術等關鍵智能技術的研究。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在南京市試點示范基礎上,2019年我省將在13個設區市推廣綠色智慧示范工地建設,目前已出臺了省級綠色智慧示范工地獎補政策,重點支持建筑施工單位安全生產向精細化、信息化、綠色化、工業化“四化”融合發展。
織密監管網絡牽住安全“牛鼻子”
安全質量管理是施工生產的重要環節。全自動一體化智能降塵系統、臨邊紅外對射報警系統等新技術在工地的應用,都連接在智慧工地監管平臺上,24小時全天候實時監控,無論相隔多遠,管理人員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看清現場細節。連現場人員不佩戴安全帽、違規車輛出入工地等現象也能被及時發現并存貯在系統中,突破了傳統管理方式中因工地項目多、距離遠、分布范圍廣等難以監管的瓶頸。平臺一頭連著工地、一頭連著監管部門,一旦發生安全隱患、違規操作可以及時糾正整改。
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南京公司總工陳剛告訴記者,2018年他們公司在南京7個工地開展智慧工地試點建設,經大數據統計,智慧工地建成后,安全隱患數量下降了20%,人員管理成效得到很大提升。通過智慧工地建設,實現了高效的安全管理。
“原先在工地管理中,遇到工人違規、規章等行為,更多采用處罰手段。
智慧工地建設中,設立正向激勵機制,鼓勵工人將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隨手拍’上傳平臺,形成預警,既確保了工人自身安全,也降低了工地的安全風險?!标悇傉f,他們公司每月評選“安全之星”,召開獎勵大會,給予工人毛巾、方便面、獎金等獎勵,以此獎勵促進現場安全管控向更全、更深方向覆蓋。自智慧平臺建起來后,每個項目每月平均收到15起工人“隨手拍”的安全隱患,隨著安全監管向更廣更深覆蓋,隱患數量不斷下降。
智慧安監平臺操作性強、信息化水平高,得到了現場鑒定專家的一致認可。專家們認為,課題研究首次形成了智慧安監的智能化管理體系,運用色彩管理圖譜,采用不同顏色信標,標識不同類型的施工區域,為現場安全差別化管理及生產安全保障提供了技術支撐?;贐IM和物聯網技術形成的深基坑監測技術等,有效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管難點。
在蘇州市質量安全監督站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施紅健看來,智慧安監研究成果是對傳統監管方式的一個重大轉變,智慧安監將改變傳統安全監管效率偏低等問題,提升安全監管效率。
擴大推廣,讓信息化助推江蘇建筑業轉型
會上,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我省通過試點示范,形成了智慧安監實施指南和應用平臺,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擴大推廣應用。鑒定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繆昌文院士評價:“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數字工地智慧安監試點工作,符合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課題針對數字工地建設、系統平臺集成、安全預警管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動了工程建造向精細化、信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融合發展?!?/p>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建造2025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四種新型建造方式,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江蘇作為建筑大省,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成為加快工程建造方式轉型升級的突破口,課題研究成果為江蘇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下一步,他們將通過擴大應用,將信息化工作進一步做深、做細,推動江蘇建筑業加快實現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