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系統
項目(工程)概況
本系統實現了在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方面,長期依賴人力調查、紙文件傳輸等工作方式中存在的時效性不強、數據處理繁瑣的難點,系統提供了齊全的業務處理模塊,使建設工程質量、信息、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共享和傳遞進入系統,并由系統快速自動生成統計和分析數據。系統共6個功能模塊,具體概況如下:
檢測數據與資質管理:檢測機構日常試驗檢測所產生的數據及時同步上傳至監管平臺,數據主要的內容為(1: AB類報告的pdf文件和概要數據 2: C類報告的附件和概要數據 3: 自動采集的曲線數據)。試驗數據能夠及時響應重慶市120多家檢測機構同時上傳,其中AB類報告入庫時間在5分鐘之類,C類報告入庫在4小時之內。報告的統計包括不合格報告試驗統計、無試驗過程曲線報告統計,未上傳機構統計以及報告綜合查詢。報告的查詢也有移動端的支持:移動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功能查詢報告的概要數據與試驗報告pdf或者報告附件,系統并有溯源功能,可查詢報告的取樣信息,試驗過程信息,檢測過程圖片信息等、移動端還可以直接輸入報告編號進行報告查詢操作。移動端還支持推送功能:系統定時推送不合格報告信息給相應的監管人員等。檢測機構資質,人員資質,設備也都納入系統管理,其中機構資質用于用于對全市檢測企業的基本信息、檢測資質信息、變更等信息進行管理。檢測人員資質用于對全市檢測人員的基本信息、檢測資質信息、調動、變更信息進行管理。檢測設備管理用于對檢測機構的關鍵設備的基本信息與檢定信息進行管理。
檢測取樣系統:系統提供工程錄入編輯接口,供檢測軟件端錄入編輯工程,系統還提供見證取樣人管理接口,也便于檢測軟件端進行人員錄入和管理工程。見證取樣人員通過app或者公眾號進行見證取樣操作,錄入樣品信息,并進行拍照操作。系統提供見證取樣綜合查詢,并提供樣品的修改功能,已見證的樣品修改還提供見證人的審核操作。系統中對見證取樣的異常(地點異常、時間異常)進行匯總操作,供操作人員進行統計。系統中還提供委托單生成和打印工程,便于取樣人打印委托單。
現場檢測監管系統:檢測機構試驗檢測人員去工地現場檢測前,提前通過手機APP進行工況申報,申報的內容包括工程名稱、檢測項目、檢測人員姓名、擬定檢測時間段(日期及上午或下午)、監督機構名稱、系統自動生成的任務信息流水號等內容等,平臺分配檢測任務編號。檢測人員進行現場檢測時通過app或者公眾號進行拍照操作(檢測前,檢測中、檢測后)最少3張圖片并上傳至平臺,系統也會記錄檢測時GPS定位信息。
檢測信用評價系統:建立檢測機構信用檔案,檢測機構信用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一)基本信息:機構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工商營業執照、資質證書,檢測機構人員信息,認證、認可證書等;(二)變更記錄:變更內容、變更時間等;(三)信用信息;(四)信用等級。各區縣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中,對本轄區內從事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活動的檢測機構作出行政處罰或行政處理的可以錄入到系統中,由系統自動計算機構信用的加減操作,檢測機構如果對處罰有異議的可以在系統中提出復審操作,最后的終審操作則將此次的結果定下來并在系統中生效。
檢測合同網上信息報送:檢測機構用于錄入檢測合同,檢測合同報送的主要內容有:委托單位、檢測單位、工程名稱、檢測類別、簽訂時間、 工程概況(單位工程名稱、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單位工程建筑面積 、單位工程造價)、 檢測類別及項目、檢測依據和方法、 檢測費用及支付方式及附件“檢測項目及費用一覽表”等內容,并將合同編碼與監督編號進行關聯。
公眾查詢:建立集檢測監管和檢測軟件使用為一體的微信企業號,推送檢測進度信息及不合格檢測結果等消息供監管部門使用,推送業務信息供檢測機構負責人使用。將試驗報告對應的試驗過程中的影像資料、原始記錄資料,通過授權的方式向公眾公示,正式紙質檢測報告出具前,檢測過程查詢限制性開放,僅對委托單位、檢測機構開放查詢;紙質報告出具后,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無限制查看,增強檢測過程透明度。
解決方案
● 整體性原則
在系統的規劃上堅持整體規劃、重點突出的原則,大處著眼,遠處著眼,小處著手,起步要穩。在對系統做統一的設計的基礎上,按照輕重緩急依次實現,同時又兼顧不同部分之間一致性和可協調性。
● 適用性原則
考慮到使用者現有軟硬件平臺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考慮到業務的變化和機構的調整,系統在組織機構、人員屬性、業務流程等方面的設計上采用靈活的用戶自定義方式,使得系統能夠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 先進性原則
為了保證開發出來的系統能夠在較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滿足用戶需求,這就要求系統的開發和設計在技術上有前瞻性。
● 易用性原則
為了確保不同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員工均能夠熟練地、快速地操作本系統,要求系統的界面友好、操作簡便。此外系統為系統管理員提供完善的系統管理工具,便于日常管理和系統維護。
● 穩定性原則
為了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轉和業務的連續,要求系統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并且考慮適當的容錯、備份和災難恢復機制。
● 安全性原則
由于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這就使得本系統的信息安全性成為十分關鍵的環節。系統要求提供網絡級、系統級、應用級等不同層次的、靈活的安全措施。
● 可擴展性原則
考慮到和其他信息系統的連接,系統應具有良好的外部接口。隨著將來業務的不斷擴充,系統應能夠方便地添加新的業務模塊。此外通過接口方式實現新系統和舊系統的整合,既保護了用戶投資,保存了大量的業務信息和數據,也便于新舊系統的平穩過渡。